正文

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态效应与生物降解

作者:刘鑫蓓,董旭晟,解志红,马学文,骆永明

单位: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;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反刍动物营养与生理实验室;山东农大肥业科技有限公司;中国科学院土壤环境与污染修复重点实验室(南京土壤研究所)

卷期:《土壤学报》2022年第59卷第2期


生态效应主要指各种人为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,从而引起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转变。微塑料因为其持久性、多样性和丰富性会对土壤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。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主要来自三个方面:塑料的主要成分、塑料合成过程中的添加剂、在环境中吸收的污染物。

由于颗粒大小不一且密度与土壤颗粒不同,微塑料会直接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。小颗粒的微塑料可以很轻易地被土壤中的生物群体吸收,甚至有可能在食物链中累积。此外,微塑料较大的表面积也提供了吸附土壤中污染物的媒介,从而使污染物在这些颗粒上富集。因此,土壤中微塑料既可以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物,也可以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物的媒介。

微塑料可能会通过饮食、饮水和呼吸等方式进入动物体和人体。除了通过沿食物链层级传递外,土壤微塑料还能通过扬尘的方式扩散到空气中,从而被食物链中不同层次的动物通过呼吸吸入到体内。一旦微塑料进入生物体内后,可能会进入生物体内的循环系统,从而在动物体内各处沉积。尽管在哺乳动物上微塑料进入机体循环系统的研究较少,但是在贝类的研究上,已经证明微塑料可以进入生物体的循环系统

目前针对体积较大的塑料污染的处理方法包括回收利用、填埋、热降解、机械降解和生物降解等。土壤中微塑料的颗粒较小,已经广泛融入到土壤环境中的各处,无法进行回收或者富集。由于很难大面积进行自然环境的温度的改变,想要像处理常规塑料垃圾一样,使用热降解的方法处理微塑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因此,研究人员主要关注使用生物降解的方法对土壤中微塑料实现降解,利用土壤中生物自身的运动、繁殖能力,可以实现较大范围的微塑料降解。与其他方式相比,生物降解也更加安全、环保,有利于增加环境对污染的自洁能力。目前研究发现,土壤中的昆虫、细菌和真菌均具有降解微塑料的能力,这些生物也均能成为解决土壤微塑料污染很好的对策

无论是真菌还是细菌,微生物降解微塑料的本质是各种降解酶,因此很多学者,着手于通过直接的酶合成的方式进行微塑料的降解。塑料降解酶按照其作用位置可以分为胞外酶和胞内酶,胞外酶能参与塑料聚合物长碳链的解离,使其形成低聚物或二聚体从而能被微生物吸收到细胞内,被吸收到微生物体内后,胞内酶会进一步将这些低聚物进行分解。但由于微塑料降解酶的研究还刚刚起步,只有为数不多的研究对微生物降解过程中的酶进行了调查,而关注的重点也主要集中在胞外酶

1.png


图1 土壤中微塑料的生态效应与生物降解


此外,本文还对未来微塑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参考:1)综合考虑土壤微塑料的生态效应。2)将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部分作为整体进行研究。3)分离培养微塑料高效降解菌。4)土壤微塑料研究应更接近真实的自然条件。5)结合不同学科,共同研究微塑料对食物链的影响



联系我们

CONTACT US

联系人:广东健地农业

电 话:0757-87768918

邮 箱:jiandinongye@126.com

招 聘:jiandizhaopin@126.com

地 址:佛山市南海区三龙湾大道广佛上城11栋8楼